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102期

  • 日期:107-10-25
業務報導厲娓娓
中長期防災避難組合屋建置注意事項

當地震來襲,棲身之所遭受毀壞,此時避難、救護援助等系統即開始發揮功用。提升避難效率,以及避難生活的舒適度,有利於城鎮重建工作並早日恢復功能。

大震災發生之後,依其時序的不同,所採取的避難行為、避難所需之對應空間亦有所不同:當震災發生到發生後10分鐘,大多利用住家附近的開放空間避難;而震災發生14天之後的避難生活,則會採取安置模式,也可能是另覓地點建造臨時住宅社區(避難類型與其對應空間關係,請詳見圖1)。以下本文即針對後者(即中長期防災避難收容場所)之組合屋建置注意事項進行簡要說明。

圖1.防災避難行為與對應空間

圖1.防災避難行為與對應空間

(資料來源:本所「都市震災避難空間系統規劃設計及管理維護機制之研究」研究報告)

壹、組合屋建置注意事項

以下將組合屋建置注意事項,分為居住環境、組合屋規模、基礎、地坪、構架、牆體、門窗、屋頂等8項簡要說明:

一、居住環境:

依調查,通風不良/悶熱、衛生及清潔、噪音、隱私(他人視線)等,是組合屋居民常反應的問題,其中以悶熱及噪音問題最為擾人。

二、規模:

(一)室內基本空間應包括廚房、浴廁、起居室、客餐廳、儲藏室等;室內動線宜精簡合理;家具配置方式須特別留意。

(二)依不同家庭人數考量空間坪數,像是小家庭2人、一般家庭3~4人、或是5~6人等不同單元類型。

三、基礎:

由於組合屋用地在短期內夯實不易,易產生基礎不均勻沉陷,造成地坪起翹、裂縫,以致於蟲類入侵;且組合屋構架易因基礎不均勻沉陷而有移位,影響牆體安裝、甚至結構安全。

四、地坪:

應注意地面溼氣入侵、潮溼發霉、爬蟲入侵、走動時易生振動等問題。

五、構架:

由於基礎不均勻沉陷或餘震、風力等外力作用,易導致部分構件偏移;接合部可能因此產生縫隙而影響隔音、氣密等性能,或有滲漏水現象。

六、牆體:

外牆應注意隔熱性能;居室分間牆及鄰屋共同壁,應注意隔音性。

七、門窗:

門窗應注意隔音、氣密、水密性,以及私密性。

八、屋頂:

屋頂部分應注意接合部是否密接,以免下雨漏水。天花板隨風壓產生浮動、夏日悶熱、鋼板屋頂於下雨時雨滴的吵雜聲等問題,應予克服。

貳、中長期收容場所空間配置注意事項

以下將中長期收容場所空間配置注意事項,分為基地安全性、公共設施、生活機能、民生物資、支援機能等5項簡要說明:

一、基地安全性:

在基地選址方面,應注意其災害潛勢,避免受到二次災害波及。基地的出入口應有雙向之確保。

二、公共設施:

(一)在道路方面,應確保有效寬度、物質運送之暢通性、以及對外連通。

(二)在景觀美化方面,應確保開放空間、防範火災波及。

(三)在維生系統方面,像是基地四周應設排水道、污水與化糞池應定期沖洗並抽取、設置足夠之垃圾容納設施設備(如垃圾子母車)等,以確保環境衛生。

(四)評估災民就業及物資需求,設置生活重建服務中心、勞動合作社等。

(五)應考量醫療機能及文藝班、幼稚園等之設置,以提供醫療與心理輔導、白天時段之學童安置。

三、生活機能:

包括臨時廁所、盥洗設備、淋浴設備及臨時曬衣場之設置。除臨時曬衣場可採一社區置一單元為基準外,其餘以一戶為一單元。

四、民生物資:

寢具、糧食、民生用水、消防用水等為基本民生物資,但也別忘記急救箱、藥品等醫療用品,並以負傷率(=受傷人數/受災地區人數)為2%之對應需求量來準備。發電機、太陽能充電系統可提供緊急供電,因應臨時突發狀況。

五、支援機能:

隨時備妥滅火、工作、搬運、無線電通訊等工具,可協助消防工作順利執行。

中長期防災避難收容場所之建置,除了解決「住」的問題之外,還兼具保存當地原有文化、撫慰災民心靈、凝聚社區團結力之功能。期望災民藉由身心的安頓,盡快走出失去家園的傷痛,振作精神,以面對後續漫長的重建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