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105期

  • 日期:108-09-20
業務報導梁文宇
國土規劃導入城市通風廊道之研議

  全球氣候暖化以及都市熱島效應已成為都市在面對開發及都市化下的重要議題,台灣的氣候特徵因多處於熱帶與副熱帶氣候區,在炎熱高濕且都市密集的背景下,都市高溫化所造成的熱壓力不僅影響生態環境及居民健康,亦造成能源耗用及大量碳排放問題。根據國土計畫法第一條之規定,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保育自然環境與人文資產,促進資源與產業合理配置,強化國土整合管理機制,並復育環境敏感與國土破壞地區,追求國家永續發展,特制定本法。故於土地開發上應注重因氣候變遷而導致的都市高溫化之環境議題,以及第六條規定,國土規劃應考量自然條件及水資源供應能力,並確保國土防災及應變能力,降低氣候變遷的衝擊,進而使國家永續發展。

  良好的通風除可以引進新鮮及涼爽的空氣,亦可有效帶離都市蓄熱,有助於熱島現象的減緩及空氣品質的提昇,因此,都市內的通風環境需要廣泛探討評估,並加以規範各不同地況都市計畫區內的主要計畫以及細部計畫,以提高都市永續發展之目標。

  為評估都市通風環境及建置分析城市風廊,並將成果對國土計畫導入城市通風廊道,本所於去(107)年度「跨不同地況區域之風廊建置分析及都市通風環境評估」研究案,以台南市為示範,由都市通風環境分布與建築特徵之關聯(圖1~圖4),就國土計畫針對氣候變遷之相關法規以及都市永續發展之目標進行研擬,提出可緩和都市熱島效應之通風改善策略與法令制度修訂建議,藉以解決都市氣候環境議題。研究建議,風速可視化圖(圖5)可落實於縣市級地方政府之國土計畫,其第十條第八項中有關直轄市、縣(市)之內容,應載明氣候變遷調適規定,增加低風速風險區域之開發管制,保持區域內之通風,避免蓄熱所造成的熱風險議題。另建議都市計畫適當地管制土地使用,規定:(1)前後院留設深度調整,留設前後院之規定除用於防災消防外,應可加大留設面積,增進都市風流通,降低都市熱壓力的產生,以及因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居民健康與環境議題。(2)制定風速警戒區,增進都市通風。(3)局部樓高管制,除利用容積管制及建蔽率管制,增設法定空地及局部樓高管制,增加風廊之風流通潛力,降低背風側無風過熱,減少都市蓄熱以及因氣候變遷所帶來之都市暖化等高溫化問題。

  本研究利用都市風速評估以及通風廊道之建置使都市風環境可視化,藉此連結都市規劃者以及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瞭解都市風環境氣候之平台,展示不同地區因為不同建成環境所產生之風速及風向差異,並可透過大尺度的風環境特徵瞭解都市風廊建置之建議,以及透過小尺度如鄰里空間等街區之微氣候狀況,並探討不同建物配置對風環境的影響,進而改善未來都市規劃設計時之參考依據。故本研究對於都市風環境之評估與都市風廊建置之方法與建議將能有效改善日益嚴重的都市環境問題,並能成為未來政府解決都市熱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以及空氣汙染的重要研究方法之ㄧ。

圖1 建築高度與風速之關聯

圖2 建築迎風面與風速之關聯

圖1 建築高度與風速之關聯

圖2 建築迎風面與風速之關聯

一張含有 文字, 地圖 的圖片描述是以非常高的可信度產生

>圖3 風速與能耗之關聯

圖3 風速與能耗之關聯

圖4 風速與熱島強度(溫度)之回歸式

圖5 風速可視化圖

 

圖5 風速可視化圖 (風速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