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106期

  • 日期:108-11-13
業務報導厲娓娓
中長期避難收容場所整體配置規劃及組合屋設計

        觀察近年全球環境變化巨大、天災發生次數趨向頻繁且規模加劇;而我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易遭受地震、颱風等肆虐威脅。民國88年的九二一集集地震、民國98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大範圍的土地受創、設施損壞嚴重、人員傷亡不計其數,如何安置災民成為災後的首要且棘手的工作。中長期避難收容場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建築結構,還包括交通、衛生、治安、管理、公共服務等等多方層面。本所今(108)年度研究計畫「中長期避難收容場所整體配置規劃及組合屋設計研究」,檢視過往中長期避難組合屋之優缺點,加以改良,以期能協助地方政府於災難發生後,加快災民安置工作。

一、中長期避難收容場所規劃

        蒐集國內外發生大型災害後所興建之避難收容組合屋案例,予以分析,提出以下規劃階段考量項目及其原則,供日後執行時參考(參考圖如圖1):

      (一)場所的選址:確認土地權屬、環境條件、災民生活圈範圍;避免住屋排列方式過於單調;避免太過偏僻、離災民原住所過遠;避免地質或環境敏感、基地排水不良、地勢低窪、土壤鬆軟之地區;

      (二)收容場所規模與人數:確認規模與人數,確保組合屋生活品質。

      (三)收容場所整體規劃配置:因應氣候及環境條件而配置規劃,並考量火災延燒、隱私等問題;注意交通動線;設置必要的簡易公共設施、水電設施。

      (四)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外部開放空間、公共服務空間(如活動中心、醫療服務站)、停車空間、污水與垃圾處理集中場。

      (五)建築材料的採用:加強處理隔音、隔熱、防水的問題;通風設施;基礎施作。

      (六)社區管理自治:包括對內管理(如人員、物資),以及建立對外聯絡窗口;強化社區自治。

      (七)植栽綠美化:有益於心靈療養,並可確保各戶隱私。

      (八)社區安全與治安:包括對外的安全防護方式,以及對內的人員車輛管制措施。

 

圖1 中長期避難收容場所配置規劃參考

 

二、組合屋配置設計規劃原則

組合屋配置主要考量包括座落方位、配置方式、住宅單元配置、開放空間與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工空間留設等等。提出以下原則,可供日後執行時參考:

      (一)考量日照、季風因素進行開窗或開口配置,解決西曬悶熱問題。

      (二)考量週邊道路與環境,有助於留設開放空間。

      (三)組合屋排列單元考量合適之戶數,並留設適當棟距,以避免噪音、火災延燒等問題危害生活品質。

      (四)區分個人空間及公共空間,減少相互干擾。

而組合屋設計時,除其耐震及抗風能力需注意外,以下項目亦是考量重點:

      (一)為珍惜資源,使組合屋發揮最大效用,「可重複拆裝多次使用」為設計出發點。

      (二)地梁墊高,可隔絕濕氣及地熱,並可減少蟲類入侵居室的機會。

      (三)考量災民受創後應避免使用危險設備,關於廚房及衛浴設備之加熱能源宜以電氣為主,瓦斯則盡量避免使用。

      (四)汙水處理部分,應考量使用及清理之方便性。

      (五)因熱空氣會上升累積於屋頂內部空間,可在屋頂山牆開立通風口,便於熱空氣排出。

        中長期防災避難收容場所之建置,如能設計出組裝複雜度低之建材,以便於災民自力造屋,則不僅僅解決「住」的問題,而且對於災民心靈復原、社區團結力凝聚,賦予「重建家園」更深一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