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古蹟保存與都市更新經濟議題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李素馨
協同主持人侯錦雄
執行單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執行行程98 年 01 月 至 98 年 12 月
GPN
ISBN
MOIS
組別綜合規劃組
執行方式委辦
關鍵詞古蹟保存、文化園區、都市更新、都市經濟
參考文獻壹、中文部分 1. Cresswell, T.(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王志弘、徐苔玲譯)。台北:群學。(原作2004年出版) 2. Lynch, K.(1976)。都市意像(宋伯欽譯)。台北:臺隆。(原作1960年出版) 3. 王景慧、阮儀三、王林(1990)。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4.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2005)。修訂「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計畫」總結報告書。台北市都市更新處。 5. 吳彩珠(2002)。都市更新法治變遷之制度經濟分析。中國行政評論,11(3),63-94。 6. 呂偉婷(2007)。從土地利用觀點探討都市更新執行困境—以台南市民生綠園文化園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7. 阮儀三(2003)。中國的歷史街區保護。近代建築遺產及歷史街區修護再生國際學術研討會。 8. 林華苑(2002)。古蹟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9. 羅文琍 (2004)。以使用者之觀點探討歷史性都心區建物量體管制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10. 盧沛文 (2005)。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研究—台南市赤坎文化園區大天后宮街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11. 邱宗成(1992)。本省歷史保存區劃定問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12. 施進宗(1992)。歷史性建築再利用之探討─以台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13. 翁樹楊(1998)。英國都市再開發政策之理念及其啟示。人與地,176,30-49。 14.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都市更新魔法書。台北市: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15. 張恩凱(2004)。歷史街區景觀管制與保存計畫之研究。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16. 許哲禎(1995)。都市保存問題之初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17. 許惇純(1999)。城市古建築資產的保存與再利用政策–法國Dijon的保存區案例。西洋史集刊,9。 18. 陳玉雯(1995)。以權利變換方式推動都市更新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金區林投裏整體開發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19. 陳湘琴(2007)。日本城鄉風貌形塑制度與景觀計畫實施之調查研究─以觀光地區京都市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雲林縣。 20. 彭光輝(2004)。英國都市更新經驗之探討與借鏡。台灣土地金融季刊,41(1),21-42。 21.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市:臉譜出版。 22. 黃其泰(2001)。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居住與產業環境特質研究---以孔廟文化園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23. 塗芳岳(2004)。歷史街區保存規範之研究─以大稻程及鹿港保存區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論文,台北市。 24. 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 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25. 顏世樺,(2003),民間廟宇在舊市區再生中的角色—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26. 廖世璋、錢學陶 (2002)。古蹟保存的文化認同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都市與計劃,29(3),471-489。 27. 趙晏正(2007)。從文化景觀脈絡探討聚落保存價值:以台南縣江家聚落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28. 趙珮伶 (2007),府城都市意象的文化再現與空間實踐:以孔廟文化園區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29. 曾旭正 (1997)。那一大片綠地遺失了,「台北今瞑有點High」。台北:新新聞出版社。 30. 廖家顯 (1996)。迪化街租隙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31. 顏亮一,(2006),市民認同、地區發展與都市保存:迪化街個案分析。都市與計畫,33(2),93-109。 32.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1997),台北市百年老店(街區)等歷史建築附近地區都市設計規劃與經營管理,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計畫。 貳、英文部分 1. Boyer, M. C. (1995). The great frame-up: fantastic appearances in contemporary spatial politics, In: Spatial Practices: Critical Explorations in Social Spatial Theory, edited by H. Liggett and D. C. Perry, pp. 81-109.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 2. Chris Couch(1990), Urban Renewal-theory and practice, Basingstoke: Macmilan. 3. Massey, D. (1997). A global sense of place in Barnes, T. and Gregory, D. eds. Reading human geography, 315-323. London: Arnold. 4. McGuigan, J. (1996), Culture and the Public Sphere, Routledge, New York. 5. Proshansky, H. (1978). The self and the cit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0(2), 147-169. 6. Proshansky, H. M., Fabian, A. K., & Kamino, R. (1983). Place-identity: Physical world socialization of the self.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 57-83. 7. Rogers, R. G. (1999), 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 London.: Great Britain, Urban Task Force. 8. Santagata, W. (2002). Cultural districts, property rights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Working Paper, No.01/2002. 9. Stokols, D., & Shumaker, S. A. (1981). People in places: A transactional view of settings. In J. Harvey(Ed.), Cognition,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441-488. Hillsdale, NJ: Erlbaum. 10. Tuan, Yi-Fu. (1977).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1. Vaughan (1989),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Tourism and the Arts in Merseyside,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3(2) , 21-33. 12. Zeerillo, P. C. & Thomas. G. M. (2006). Developing brands and emerging markets: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Place Branding and Public Diplomacy, 3(1), 86-99. 13. Jacobs, J. M.(1992). Cultures of the past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 the Spitalfields Marketredevelopment in East London, In Inventing Places: Studies in Cultural Geography, edited by K. Anderson and F. Gale, pp. 194-211. Melbourne: Longman Cheshire. 14. Reichl, A. J. (1997).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progrowth politics in U.S. cities, Urban Affairs Review, 32(4), 513-535. 15. Zukin, S. (1982).Loft Living: Culture and Capital in Urban Change, Johns Hopkins Studies in Urban Affair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網站部分 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http://www.cca.gov.tw/main.do?method=find&checkIn=1 2.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http://www.hach.gov.tw/hach/frontsite/expservice/expServiceAction.do?method=doViewNews&menuId=3702 3. 澳門文物網http://www.macauheritage.net/cn/Default.aspx 4. 營建署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cpami.gov.tw/web/index.php 5.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http://www.u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