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有關舊有建築物屋頂隔熱或外遮陽的改善補助計畫,其計畫對象及內容為何?

    「舊有建築物節能改善補助計畫」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加強改善舊有建築物耗能嚴重之情形,針對領有使用執照,且無違規使用具有潛力之公私有舊有建築物進行輔導設計與經費補助。該計畫為每年3月開始受理申請,並採公開徵選方式辦理,相關內容及申請方式請參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網站公告資料。

  • 在自由時報4月29日的住宅生活版上,看到說全台的新建築有95%是鋼筋混凝土構造,甚少有木構造或輕鋼架所製成的建築。我們不是常看到有些建築物的屋頂還存在有鐵皮屋嗎?鐵皮屋是不是輕鋼架建築物呢?鐵皮屋要搭配什麼方法才能稱得上是綠建築呢?

    「鐵皮屋」並不是「輕鋼架建築」,「輕鋼架建築」在法規上是稱做「冷軋型鋼構造」,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521條的規定:「由碳鋼、低合金鋼板或鋼片冷軋成型;其鋼材厚度不得超過25.4公釐,且建築物之簷高不得超過14公尺,並不得超過4層樓的建築結構即謂之」。因此鐵皮屋必須符合這樣規定方式搭建的,方可屬之。至於夏天是否會悶熱?這必須由建造設計來改善,因為即便是鋼筋混凝土造的房子,如果您的外牆及屋頂隔熱做不好,在夏季一樣會使您熱得受不了,這也是本所「綠建築」所倡導的,如何正確設計符合通風涼爽的建築設計,這部分您可參閱本所編著的「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相關內容。

  • 申請智慧建築標章或候選證書時,可否僅提出建築執照內某一棟建築物作為評估範圍?

    若建築執照含括一棟以上建築物時,可僅就其中一棟或數棟建築物作為申請評估範圍,但不受理一棟建築物內之部分區域申請。另外,若其中一棟或數棟建築物作為申請範圍時,申請案件名稱應依建築執照附表之建築物概要中敘明該申請之標的物,避免混淆申請範圍。

  • 申請智慧建築標章暨候選智慧建築證書時,申請案件若有一種以上建築物用途類別時,應如何評估?

    若申請之建築物有一種以上建築技術規則總則編第3條之3定義之建築物用途類別時,應依各類別所屬基準進行指標評估,再依各類別占樓地板面積比例加權計算該指標得分,惟若單項類別之總樓地板面積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下且占總樓地板面積5.0%以下時,無須另外評估,可併入面積最大之類別進行評估。

  • 請問什麼是綠建築?綠建築帶給台灣人民有什麼好處呢?

    「綠建築」在歐美等國又稱為「永續建築」,簡單的說就是考量建築與周遭生態環境調和的一項建築設計,故在設計上必須充分對自己所屬環境及資源的情況有所瞭解,因此我國的「綠建築」便是以台灣亞熱帶氣候為基礎,充分掌握國內建築物耗能、耗水、排廢、環保之特性所建立的,並透過評估系統予以認證,簡單的說,只要通過「綠建築」認證的建築,基本上必可充分提供使用者一個省水省電及省錢的居住環境。相關內容請參閱本所編著的「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 綠建築目前蔚為風潮,經查其結構多係鋼骨組織,如建物位於海邊附近,是否會因鹽份較多易腐蝕鋼骨,而不適用綠建築?請不吝賜教為感。

    所謂「綠建築」簡單的說就是考量建築與周遭生態環境調和的一項建築設計,故在設計上您必須先對自己所屬環境及資源的情況有充分瞭解,再來進行設計。至於您來文所說目前「綠建築」結構多採鋼骨設計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其實現階段大部分通過案件,其建築結構仍為傳統鋼筋混凝土(RC)建築,綠建築之所以倡導建築設計多使用鋼構,這是因為根據研究,RC造的建築其單位面積所需建材的耗能量約為鋼骨造建築的1.2倍,其耗能量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約為鋼骨造建築的1.4倍,再加上未來拆除後的水泥、土塊又難以回收,顯見傳統RC造建築對地球環保較不利,因此為維護地球環保,建議建築設計能多採鋼構,而非強制要求,故若基地環境不利鋼構,您仍可採用其他構造型態,只要設計得當,依然可符合「綠建築」的要求。

  • 申請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建築證書,是否有相關補助?

    現階段政府僅針對公有建築物申請案件有所補助,其補助金額僅限申請審查費用,金額依其規模為三萬至十萬不等。

  • 貴所是否每年都會舉辦舊有建築物屋頂隔熱或外遮陽的改善補助計畫?其對象及內容為何?

    本所為加強改善舊有建築物耗能嚴重之情形,特訂定「舊有建築物節能改善補助計畫」,針對領有使用執照,且無違規使用具有潛力之公私有舊有建築物進行輔導設計與經費補助。本計畫為每年3月開始受理申請,並採公開徵選方式辦理,相關內容及申請方式請參閱當年本所網站公告資料。

  • 在貴網站看到綠建築標章及綠建築推廣講習的活動,請問什麼是綠建築?綠建築帶給台灣人民有什麼好處呢?

    「綠建築」在歐美等國又稱為「永續建築」,簡單的說就是考量建築與周遭生態環境調和的一項建築設計,故在設計上必須充分對自己所屬環境及資源的情況有所瞭解,因此我國的「綠建築」便是以台灣亞熱帶氣候為基礎,充分掌握國內建築物耗能、耗水、排廢、環保之特性所建立的,並透過評估系統予以認證,簡單的說,只要通過「綠建築」認證的建築,基本上必可充分提供使用者一個省水省電及省錢的居住環境。相關內容請參閱本所編著的「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 何謂智慧建築標章?如何申請?

    「智慧建築標章」係以嚴格可量化之評估指標,針對建築物智慧化內涵予以審慎評選,經專案委員會審核通過後,授予該建築物「智慧建築標章」。而獲頒「智慧建築標章」之建築物,依其評估指標通過審核,代表該建築物之管理與使用在資訊通信、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設備節能、綜合佈線、系統整合和設施管理各方面機能具有相當程度之智慧化,裨益有效達成建築物安全、健康、便利、舒適之使用效益,進而能增進環保、省能與兼具人性化管理之目標。 評估指標項目: 資訊通信指標-評估網路資訊及通信系統,提供資訊通信服務能力。 安全防災指標-評估自動偵測系統與「建築防災」及「人身安全」之防護設施。 健康舒適指標-評估「視、音、溫熱、安全、水」與電磁環境等自動化對策。 設備節能指標-評估建築物之空調、照明與動力設備等系統節能手法與再生能源效益。 綜合佈線指標-評估建築物或建築群之傳輸網路,含語音、數據和控制信號連結。 系統整合指標-評估應用於建築物之各項控制系統之整合、介面與平台性能。 設施管理指標-評估建築物之「使用管理」與「建築設備維護管理」績效。 詳細申請辦法: 智慧建築標章評定審查作業包括: 1.候選智慧建築證書審查:於建築物設計或施工階段時,依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進行評估,併同申請文件提會審查,通過審查即可核准獲得智慧建築候選證書。 2.智慧建築標章審查:於建築物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後,依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進行評估,併同申請文件提會審查,通過審查即可核准獲得智慧建築標章及證書。 3.申請諮詢服務:提供申請人針對智慧建築標章之相關事項諮詢服務,並協助各項申請表格之填寫,使申請人清楚瞭解指標之內涵與協助輔導達成指標之申請。 相關申請內容與程序請參閱: 1.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網頁https://www.abri.gov.tw/ 2.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網頁http://www.tabc.org.tw/

  • 政府如何強化坡地社區自主防災工作?

    我國坡地社區多,擋土設施老化與極端降雨風險高,政府防救災資源有限,本所近年在坡地社區的安全推動工作方面,以提升自主防災意識及管理維護能力為主軸。本所自99年起著手推動「坡地社區自主關懷與防災推廣教育計畫」,以人為開發坡地社區為對象,透過自主意願申請及地方政府推薦徵集山坡地社區,每年度實施山坡地社區現地勘查10~15處,同時整合本所歷年研發成果,將社區智慧防災監測系統導入自主防災作業中,以強化社區之災害預防及應變作為。

  • 何謂建築防火性能式法規?

    1.建築防火法規制度是建築設計時對火災安全要求的依循,綜觀國內外近年防火安全設計及法規執行,大致上可以區分為規格式法規及性能性法規兩個領域,早期建築物用途及形式較為單純,過去世界各國家在執行方法及經驗累積考量下均採用強制性規格式的法規,一來是能符合建築使用需求,再者則是便於主管機關查核;但隨著整體環境發展及變異,當建築物發展朝向超高層化、複合化、及特殊需求化趨勢,傳統規格式法規出現適用上的不足,即展出所謂的性能式法規,就是在達成傳統規格式法規要求的防火功能目標前提下,允許應用各種預防火災、被動式防火、主動式防火及避難安全對策及方案之設計,提供多元選擇方式。 2.具體而言,性能式防火法規可排除規格式防火法規條文一部分或全部之適用。我國建築技術規則總則編第3條明定:有關建築物之防火及避難設施,經檢具申請書、建築物防火避難性能設計計畫書及評定書向中央主管建築機關申請認可者,得不適用本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三章、第四章一部或全部,或第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有關建築物防火避難一部或全部之規定。因此在確保符合防火避難安全前提下,建築設計可以運用防火工程相關計算驗證、電腦模擬、實驗驗證等方式去檢討防火構造、防火區劃、步行距離(含重複部分)、樓層出入口總寬度…等,以符合個案建築設計需求,但不一定符合規格式法規的規定。性能式法規在設計上提供更多元化及更大自由度,使得建築美觀、內部空間規劃及防火安全可以相容兼顧,不僅創造更加豐富設計概念的建築物,也為代化城市的獨特性及特殊魅力增加光彩。

  • 921地震後,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老舊建築受損,是否有修復的辦法?

    921地震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針對台灣古蹟與歷史建築的特性,進行修復與保存技術之研究,除了研發結構補強技術之外,近年來也針對火災、生物危害等防治深入研究,其技術亦適用於保存具有歷史意義的老舊建築,相關內容請查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網站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