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防災應變能力,日本東京針對都內建築物提出耐震性能改善的措施。本篇以補助特定緊急輸送道路沿線建築物耐震性能改善及耐震標章兩種制度,介紹日本東京都廳推動建築物耐震的方式;並以東京近郊、具三十多年屋齡的老舊市民中心,在建築師巧心設計之下,進行耐震補強、老劣化改善、機能更新等整建工程後,華麗變身成為新穎又親民的居民文化場所,作為舊建築物整建案例介紹。
壹、建築物耐震制度推動
一、補助特定緊急輸送道路沿線建築物耐震性能改善
東京都廳為了即將來臨的2020年東京奧運,力圖強化東京的防災、應變能力,以及耐震能力,於平成28年(2016年)3月提出東京都耐震改修促進計畫,其中將建築物的優先序位分成「特定緊急輸送道路之兩旁建築物」、「住宅」、「特定建築物(如百貨公司、旅館等)」,以及「重要的防災避難公共建築物(如消防單位、學校等)」。
由於緊急輸送道路具有救命、搶救、滅火、運輸物資等都市生命線的角色,所以為了守護東京都民眾的生命財產以及維持都市機能,必須防止地震來臨時,沿線兩旁道路的建築物因傾倒毀壞致使道路封閉的情況發生。為此,東京都廳將緊急輸送道路(長度約2,000公里)之中,特別指定約1,000公里為特定緊急輸送道路,其沿線兩旁的建築物必須特別加強其耐震性能。至平成27年(2015年)12月為止,已有93.7%的特定緊急輸送道路沿線兩旁建築物完成耐震診斷。
位於特定緊急輸送道路之兩旁建築物,政府提供補助金推動執行耐震性能改善:耐震診斷最高可達100%、耐震補強設計也最高可達100%、耐震改修最高可達90%補助。然而實際補助多少,仍視各區役所、市役所自己調整決定。
補助額度採下列二計算方式為低者:A.耐震診斷、補強設計、耐震改修之實際所需費用;B.依所規定之單位面積補助單價,計算而得。
- 耐震診斷補助額度:中央補助1/2,東京都補助1/2。除非有其他狀況,耐震診斷費用幾乎無需建築物所有權人負擔(如圖1)。
- 補強設計補助額度:中央補助1/2、東京都補助1/3、區市町村補助1/6。若區市町村無補助款,則中央補助1/4、東京都補助1/6、所有權人自付7/12(如圖2)。
- 耐震改修補助額度:依總面積5,000平方公尺做區分:(A)5,000平方公尺以下的部分:中央補助2/5、東京都補助1/3、區市町村補助1/6、所有權人自付1/10;(B)超過5,000平方公尺的部分:中央補助3/10、東京都補助1/6、區市町村補助1/12、所有權人自付9/20。若區市町村無補助款,則:(A)5,000平方公尺以下的部分:中央補助1/5、東京都補助1/6、所有權人自付19/30;(B)超過5,000平方公尺的部分:中央補助1/10、東京都補助1/12、所有權人自付49/60(如圖3)。
圖1.東京都特定緊急輸送道路之兩旁建築物耐震診斷補助
圖2.東京都特定緊急輸送道路之兩旁建築物補強設計補助
圖3.東京都特定緊急輸送道路之兩旁建築物耐震改修補助
二、耐震標章
為使東京都的民眾能有安心安全的生活空間,東京都都市整備局於平成24年(2012年)開始,以東京都的所有建築物為對象,全面推動耐震標章。
東京都所推動的耐震標章分為3種,各有其不同的適用對象,分別?述如下:
(一)採用新的耐震基準(新耐震適合):建於昭和56年(1981年)6月以後之建築物(如圖4左)。
(二)完成耐震診斷(耐震診??):根據耐震診斷,可確認其耐震性的建築物(如圖4中)。
(三)完成耐震改修(耐震改修?):經耐震改修,可確保其耐震性的建築物(如圖4右)。
圖4.東京都建築物耐震標章
「耐震標章表示制度」是東京都獨有的制度,在日本其他地區並無實施。由建築物的所有權人或管理人,備齊申請書,以及規定文件(如:檢查完成證明、耐震診斷結果判定書、補強設計判定書,或其他)後,以郵寄或網路等2種方式,向東京都耐震標章事務局(東京都耐震???事務局)提出申請。經審核通過後,耐震標章事務局即將標章寄送予申請人,即可張貼於建築物(如圖5)。案件從申請到取得標章,大約需要1個月的時間。申請耐震標章無須任何費用,是完全免費的。
圖5.東京都建築物耐震標章申辦流程
東京都之建築物耐震標章,有兩種主要的推動方式:(1)先以公有建築物為推動對象。民間建築物畢竟是個人資產,以政府的立場較難主導,所以現階段目標對象設定在公有建築物,俟公有建築物普遍取得之後,引發民眾產生自覺,認為民間自身也需要此標章。(2)以後無需由建築物所有權人自行申請,而是在建築物竣工的同時,政府主動發給。
此制度主要是根據書面審查來發給標章,故於宣傳上註明,耐震標章不保證建築物本身的耐震能力。耐震標章推行的目的,主要是灌輸民眾建築物耐震性能觀念,並強調建築物耐震的重要性。
貳、建築物整修案例
清瀨?廳(清???????)是1棟位於東京都清瀨市的市民中心,常舉辦戲劇表演、舞蹈表演、演講及課程,具有文化中心的性質。此棟建築物大約在屋齡34年時,因屋況老舊,於是委請建築師進行耐震補強、老劣化改善、機能更新等整建工程。整建後之外觀如圖6。
圖6.整建後的清瀨?廳外觀
本案整建的重點有二,一是耐震補強,二是使用空間的調整。
在耐震補強方面,先將1至4樓的部分構件進行拆除。拆除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建築物輕量化。本案經過結構分析,以及基於空間使用上的考量,無法使用單一方式進行耐震補強,所以在部分區位採取斜撐補強(如圖7),部分區位採取增打混凝土補強,而地下室則採鋼板補強方式。

圖7.以斜撐作為耐震補強
在調整使用空間方面,原建築在使用空間上存在2項問題:
一、表演廳的入口前廳與建築物出入口,是連接在一起的,容易造成入口處人員進出動線的混亂。於是將表演廳改從2樓進入,讓表演廳前廳可以保持較大的淨空間;並利用外牆改造後增加的區域,做成樓梯,方便觀眾通達2樓表演廳(如圖8)。相較於以往,人群不會聚集於1樓出入口,導致通行受阻。也就是說,利用增建的部分,讓建築物的外觀以及內部使用的空間,進行大改造。

圖8.利用增建的內部空間,新設樓梯
二、原建築的觀眾席最前排與最後排的高度差異小,換言之,觀眾席的坡度十分平緩,致使觀眾不易清楚觀賞舞台上的表演。為了解決此問題,於是將觀眾席坡度加大(如圖9),同時也改善表演廳出入位置;另外,音場環境也是設計表演廳的考慮重點。所以,將表演廳徹底改造,成為本案整建重點之一。
圖9.加大觀眾席坡度,讓觀眾盡情觀賞台上的演出
清瀨?廳是舊建築物整建延壽相當成功的案例,所營造的氛圍是既溫馨又充滿現代感,完全沒有三、四十年建築物的老態;尤其是表演廳,讓人不禁想坐下來,好好觀賞一場表演。與資料照片對照,不得不讚嘆建築師巧思,真可謂脫胎換骨,很難想像它只是位於幽靜地區的市民中心。相信這棟建築物,經過這一番成功改造,又可以在這個東京近郊,為它的市民繼續提供服務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