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92期

  • 日期:105-05-24
業務報導張乃修
本所104年度科技計畫辦理成果

  本所104年度政府科技計畫進行8項,均屬科技計畫群組,按施政項目類項,符合施政目標2「重塑城鄉風貌,確保國土永續發展」,及目標3「建構完整災防體系,確保民眾生命安全」。各項計畫辦理內容及成果如下:

一、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發展中程個案計畫(4/5)

  以研究推動無障礙居住環境、各類型居住型態建築規劃設計及改善、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相關實驗為架構,研究建置無障礙空間,逐步提升對人人友善的通用化生活環境品質。進行無障礙材料及設備研究與檢測實驗,提升居家環境無障礙規劃設計及改善品質,配合醫療福利政策,研定各類型福利機構規劃設計基準,整合社福與建築等政策資源,提升關懷弱勢之政策效益,提供研究成果供本部營建署制訂「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及「內政部主管活動場所無障礙設施設備設計標準」,並協助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修訂「垂直升降平台CNS(草-制1030168)」及「傾斜平面移動使用之動力升降機CNS(草-制1040022)」等國家標準技術草案。辦理友善建築評選活動,累計評選790件友善建築,更新資訊平台加強推廣及媒體宣導,擴展與社會各界之交流合作,以發揮更大之整體效益。

二、建築防火安全工程創新科技及應用研發計畫(1/4)

  檢討研修並充實改進現行建築、消防法令制度,研提特殊建築物防火對策,並研發防火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因應建築永續性趨勢,研發與綠建築設計、綠建材及綠能科技調合之創新防火材料、設備、系統及技術。兼顧避難弱勢者人命安全保障,研發提昇避難行動安全與順暢性之防火、煙控及避難技術。配合性能化防火法規與設計需求,研發創新火災延燒控制、煙控及避難設計及驗證技術,並應用於既有建築物之防火避難性能之提昇改善,建立建築構造系統耐火性能資料庫,研提創新技術及評估驗證規範,完成更新「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技術手冊(第2版)」及「安全梯間加壓防煙設計技術手冊」草案,協助國內544件防火避難綜合檢討及性能設計評定案件審查通過。

三、都市與建築減災與調適科技精進及整合應用發展計畫(1/4)

  因應氣候變遷極端天氣、複合災害、洪水災害及山坡地災害衝擊,研擬都市及建築減災調適技術。推廣與落實都市及建築減災調適規劃技術,提升各級政府都市防災規劃與操作之能力。檢討現行都市防災規劃、建築設計法制,提供法制建議,並研擬規劃技術參考手冊以供中央或地方政府作為推動都市防災實施及研修法令之參考依據,出版「社區及建築基地減洪防洪規劃手冊」,研編綜合治水之都市規劃與設計審議作業手冊及研發雨水滯蓄洪設施型式量體配置Web-GIS雲端操作系統,辦理坡地社區自主巡檢輔導防災推廣活動。

四、鋼構建築複合性災害作用下耐火科技研發計畫(1/4)

  建立鋼構造複合(及多重性)性災害之行為模式,研修(訂)適合國內現行建築法規採用之規範與性能化防火設計需求,發展結構耐火創新技術及評估檢證規範,建立鋼構造複合(及多重性)災害作用下之安全評估準則與修復技術。

  進行國內常用鋼構造實尺寸複合(及多重性)災害實驗,加強建築材料、構件、消防物品與設備驗證能力,發展性能設計與驗證技術,發揮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防火實驗中心功能。研發鋼構造建築物防火應用性技術,以具體研究與技術成果的實力,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及國際合作研究計畫,瞭解國際研究發展現況及未來方向,藉以提昇我國鋼構造建築結構防火技術水準。

五、建築技術多元創新與推廣應用精進計畫(1/4)

  應用及整合建築物材料性能檢測技術,控管建築物全生命週期之品質,提高建築物材料之耐久性及耐用性。依建築內不同系統分類來建立建築物延壽策略及維護準則,精進業界施工水準,改善建築物居住品質及提升經濟價值。賡續推廣建築物耐震新技術與理念,強化工程耐震品質,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執行大尺寸結構構件力學試驗,做為驗證與修訂技術規範之參據;並研訂耐震設計性能規範,提昇建築物之耐震能力。有效執行建築相關法規,加速法規標準的增修訂,減少工程爭議,建立政府威信。提昇既有風工程實驗及數值模擬等技術,開發新型量測技術與比對能力,簡化設計規範,建立風工程領域之試驗標準。整合多元化跨領域應用研究,有效利用各項資源,營造健康、舒適、環保的生活空間,達到風害防制、永續生活之目的,提出耐震詳細評估(SERCB)及運算程式(含補強模組)、耐震初步評估(PSERCB)18項定性評估指標及運算程式,研訂及推動「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及「私有建築物耐震性能評估補強推動先行計畫」,並完成「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之修復與補強技術彙編」共計32項工法。

六、建築資訊整合分享與應用研發推廣計畫(1/4)

  建立國內BIM指南、公用元件及資料庫架構及樣版格式等規範,針對已進行跨部會合作的應用面向,並依循國際標準建立資訊交換標準架構,將本土資料連結國際建築資訊分類,輔助建模軟體納入本土元件及資訊規範。國內BIM導入建管及設施管理應用,探討本土FM應用模式,制訂BIM專案全生命週期作業流程範本,並結合BIM、GIS協助都市規劃。與學界、產業界合作成立BIM技術推廣輔導中心,作為BIM推廣活動統合單位、加入國際BIM組織,研擬BIM元件庫建置標準、建築設施維護管理資訊交付標準(COBie)及建築設計與施工階段間應用BIM協同作業指南。

七、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1/4)

  建構建築節能技術服務環境基礎,研發創新「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與促進二氧化碳排放減緩之建築節能科技。以本土化氣候條件、風俗民情,建立都市綠資源評估架構,作為邁向生態城市之都市綠資源發展方向與環境經營管理規劃指導。持續深化建築產業創新技術,健全我國建築工程技術發展,整合建築專業實驗研究設施,進行創新營建材料、技術與研發等,以強化建築物耐久性與健康性,達到建築永續發展與利用目標。擴大低碳綠建築節能科技、生態與綠能評估及創新智慧綠建築技術研發成果之法制化與應用,導入建築管理強化提升建築環境品質,研修改版綠建築家族5本解說與評估手冊、綠建材解說與評估手冊並協助建築技術規則修訂防音規定,並出版「綠牆技術手冊」、「屋頂綠化技術手冊」及「綠建築綠改善-打開綠建築的18把鑰匙」等科普書籍,截至105年3月底止,累計核發5,697件綠建築標章與候選證書、每年可省電約14.65億度,省水約6,913萬噸,減碳效益約82.79萬噸,及核發1,499件綠建材標章,涵蓋10,399種產品,並完成既有建築節能與綠廳舍改善547案,每年可省電約8,410萬度,節省電費約2.77億元。

八、智慧化環境科技發展推廣計畫(1/4)

  整合各部會資源、建立計畫成果資訊交流機制及整合分工成果。配合102年度7月1日實施公有建築物取得智慧建築標章規定,編寫供專業者具體操作之參考資料。深化智慧化環境科技論述與內容創新,持續蒐集相關新知,配合重要新政策更新課題與內容,作為未來中長程計畫發展之論述基礎。定期檢討智慧建築認證基準帶動產業發展,使評定結果更具一致性及可預測性。並使評定基準更加明確,相關服務、設備商進行產品開發時,亦有明確基準可遵循,縮短產品開發摸索時間。持續營運展示中心、促進產官學研交流發展,將智慧化環境科技概念普及於相關產業與一般大眾,並藉由舉辦產業領袖之座談交流會議,廣納各方意見,以利政府制定我國智慧化環境科技發展政策與法令研修之參考。累計核發151件智慧建築標章與候選證書,完成永續智慧社區創新實證示範計畫初選9案,並完成「智慧建築評估手冊」修訂及公告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