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95期

  • 日期:106-02-09
專題報導張乃修
建築科技研究發展策略與成果應用

        本所為直接隸屬內政部之建築研究機構。於84年成立,設置目的為辦理全國建築研究發展,因應自然與社會變遷,引進國外先進建築科技,考量建築之公共安全性、政策性及管理性需求,研訂符合本土環境適用之建築政策、法規、制度,並研發建築材料技術,以達到提昇建築安全、改善居住環境品質、提高營建技術水準與國土永續發展之目標。

一、本所科技計畫發展歷程、擬訂

        本所於籌備階段及84年成立後,即積極爭取申請科技部(前國科會)之科技計畫,已辦理或正在辦理中之古蹟暨歷史建築、高齡環境、防災減災、建築防火、鋼構造耐火、建築耐震、建築技術創新、建築資訊、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等領域科技計畫,共計36項。

表.83-106年建築研究所辦理科技計畫一覽表

計畫領域

計畫名稱

辦理緣由

計畫年度

古蹟暨歷史建築

古蹟暨歷史建築保存修復與活用科技計畫(第1期)

因應文資法修訂及對於古蹟暨歷史建築之保存重視

92-95

古蹟暨歷史建築保存修復與活用科技計畫(第2期)

賡續推動古蹟保存修復技術

96-99

高齡環境

全人關懷建築科技發展計畫

因應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訂

96-100

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發展中程個案計畫

賡續推動無障礙科技技術及高齡化社會來臨

101-105

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計畫

因應高齡社會來臨

106-110

防災

都市及建築安全防災科技研究專案中程綱要計畫(第1期)

因應林肯大郡及阪神震災

87-92

都市及建築安全防災科技研究專案中程綱要計畫(第2期)

因應921震災

93-95

都市及建築防災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

賡續基於防災需求及聯合國神戶減災綱領

96-99

都市與建築安全減災與調適科技發展中程計畫

因應流域綜合治理計畫

100-103

都市與建築減災與調適科技精進及整合應用發展計畫

賡續基於防災需求及聯合國仙台減災宣言

104-107

建築防火

建築物防火性能檢驗測試及應用研究5年計畫

因應論情西餐廳大火、衛爾康大火等重大傷亡事件

83-88

建築物防火安全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中程計畫

推動性能防火法規及設計

89-95

建築防火

建築防火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

發展性能設計驗證技術

96-99

建築防火科技發展計畫-防火安全設計及工程技術精進研發中程計畫

性能防火設計技術精進

100-103

建築防火安全工程創新科技及應用研發中程計畫

發展永續創新防火技術

104-107

鋼構造耐火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火害及耐火性能設計研究計畫

因應鋼骨鋼筋混凝土火害

100-103

鋼構建築複合性災害作用下耐火科技研發計畫

因應複合性災害

104-107

建築耐震

建築及構造耐震技術與相關規範之應用研究

因應災害防救方案

84-87

建築物地震災害防制研究計畫

因應921震災及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

88-95

建築技術創新

營建自動化與電子化分項—建築工程自動化與電子化

配合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

84-95

創新營建材料研究計畫

依國科會建議

92-95

風工程應用整合計畫

為建立風雨風洞自主實驗及檢測能力

92-95

無線射頻辨識(RFID)於建築產業之應用計畫

因應推動公領域RFID應用整合型先導計畫方案

96-99

建築產業技術發展中程綱要計畫

延續先前耐震、自動化、風工程、創新材料等計畫

96-99

建築先進技術創新開發與推廣應用計畫

100-103

建築技術多元創新與推廣應用精進計畫

104-107

建築資訊

開放式建築創新應用科技計畫

延續無線射頻辨識(RFID)於建築產業之應用計畫研發成果

100-103

建築資訊整合分享與應用研發推廣計畫

順應國際間資訊使用潮流

104-107

綠建築

綠建築與居住環境科技中程計畫(第1期)

推動綠建築建立永續環境

86-90

綠建築與居住環境科技中程計畫(第2期)

發展永續綠色營建科技

91-95

綠建築與永續環境科技中程綱要計畫

擴大生態城市與綠建築研發

96-99

永續綠建築與節能減碳科技中程個案計畫

推動低碳節能綠建築永續環境

100-103

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

發展創新低碳綠建築材料與工法

104-107

智慧建築

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發展計畫

為規劃我國產業發展藍圖

96-99

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發展推廣計畫

建築產業推廣應用

100-103

智慧化環境科技發展推廣計畫

聚焦國民需求深化論述

104-107

       本所研擬之科技計畫,主要依據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全國能源會議、國家科學技術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國家發展計畫、「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計畫、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總統政見、行政院施政方針、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本部中程施政計畫等施政重點與目標,並考量國內於節能永續、安全防災、友善無礙、智慧創新等面向之都市與建築生活環境需求,結合前期計畫研究發現與各領域專家學者建議,參酌國際建築研究發展趨勢,辦理先期研究評估與邀集專家學者審查後,向科技部提出計畫申請並配合審查意見修訂。

       考量中程科技4年期計畫較符合研究期程進展,並可依科技部科技發展主軸研擬計畫走向,爰本所申請之科技計畫多為4年期計畫,近年辦理創新低碳綠建築、智慧化環境科技、都市與建築減災與調適科技、建築防火安全工程創新科技、鋼構建築複合性災害作用下耐火科技、全人關懷生活環境、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計畫、建築技術多元創新、建築資訊整合分享等9項科技計畫。各項科技計畫再依其計畫主軸,分別辦理各研究課題計畫,分為委託研究、協同研究、自行研究及業務委託等分項研究案,每年度約產出80至90案研究報告。

二、科技研究成果與應用

(一)技術報告與技術手冊

       本所除每年度研究計畫之研究報告外,另出版綠建築評估手冊、智慧建築評估手冊、綠牆技術手冊、綠建材解說與評估手冊、屋頂綠化技術手冊、綠建築綠改善-打開綠建築的18鑰匙、室內環境品質診斷及改善技術指引、社區及建築基地減洪防洪規劃手冊、都市計畫通盤檢討防減洪調適策略實務操作手冊、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技術手冊、煙層簡易二層驗證法(增補夾層與自然補氣口)及軟體操作手冊、木構造建築物防火設計施工參考手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解說手冊、村里活動中心無障礙環境規劃設計指引及友善建築成果專輯等技術報告或技術手冊,以落實研究成果推動應用,引導國內都市及建築環境規劃設計。

(二)研修訂法令、技術規範及國家標準

         本所歷年研究成果,除與本部營建署職掌業務密切相關外,另亦廣泛涉及中央部會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業務需求,研修節能、防火、耐震、無障礙等營建相關法令及技術規範90案,含括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2章一般通則增訂節約能源之規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7章綠建築基準規定、集合住宅、醫院建築、建築物(辦公、觀光旅館、百貨商場類)節約能源設計規範、建築技術規則甲乙種防火門性能化規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4章防火避難專章、山坡地不得開發建築認定標準、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耐震設計規定、混凝土、鋼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基礎構造等工程施工規範 、建築物隔震消能規範、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內政部主管活動場所無障礙設施設備設計標準等規範發布。

       另協助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訂定建築物構造構件耐火試驗法第1部至第9部、防火-門組件耐火性-膨脹填縫材料耐火性能測定法、建築構件與零組件防火試驗-配管設置防火測試第1部至第2部、建築物防火區劃貫穿部耐火試驗法、行動障礙人員用動力操作升降平台-安全、尺度及功能性操作之規定第1部至第2部、門、窗及百葉窗之熱性能-熱傳透性之計算第1部至第2部等國家標準80項。

 (三)建立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標章制度

       綠建築標章分為綠建築標章(己完工取得使用執照或為既有合法建築物)與候選綠建築證書(取得建造執照尚在規劃設計或施工階段之建築物)。88年開始至105年12月底止,已有6,218件建築物取得綠建築標章,本年度已核發687件。預估每年可節省用電約15.50億度,節省用水約7,323萬噸(相當於29,292座國際標準游泳池的容量),其減少之CO2排放量約為87.4萬噸,這個量約等於5.87 萬公頃的人造林地(約等於2,258個大安森林公園面積)面積所吸收的CO2量,每年節省之水電費約達61.6億元,成效良好。

       智慧建築標章係善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通訊技術)主動感知與控制技術,將建築物設施或設備整合進行最佳化運轉、提供優良的資訊通訊環境,並就建築物長期管理維護事項預為規劃,以達到安全、健康、節能、便利、舒適目標,分為智慧建築標章(己完工取得使用執照或為既有合法建築物)與候選智慧建築證書(取得建造執照尚在規劃設計或施工階段之建築物)。92年開始至105年11月底止,已有178件建築物取得智慧建築標章,本年度已核發42件。善用ICT主動感知與控制技術,將建築物設施或設備整合進行最佳化運轉、提供優良的資訊通訊環境,並就建築物長期管理維護事項預為規劃,以達到安全、健康、節能、便利、舒適目標。

       綠建材標章是基於「人本健康、地球永續」精神,依據建材生命週期,訂定4大分類:生態、健康、高性能及再生綠建材,進行建材之評定,期能藉由標章制度提升國人居住環境品質、降低建材製造或使用階段對環境造成之衝擊。自93年至105年10月底,累計核發1,639件標章,涵蓋萬餘種產品,本年度已核發191件。

(四)專利研發及技術移轉

       本所歷年之研究成果研發高流動性混凝土預鑄構件之自動化製造方法及適用此製造方法之配比、利用廢棄混凝土及磚塊製備再生高壓地磚及紅磚之方法、定向粒片板之製造方法、具有支撐桿件的抗彎矩結構及其方法、具自我組裝單分子層奈米顆粒之水性奈米塗料之製法、可消抵水平側向力之結構體支承加載裝置、複合梁柱支承抵抗水平側向力、水霧式隔煙系統、水霧幕噴頭裝置、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門牌資訊系統、RFID標籤定位演算方法、RFID於建築管線定位技術與維護管理之應用、鋼筋檢驗試體及混凝土試體之RFID防偽管理方法、防火用多孔管水膜產生裝置、太陽能屋頂結構、頂置式噴流防煙系統、結合電子看板之避難引導系統、填充型鋼管混凝土梁柱的接頭結構、具有聲光指示的避難系統及水泥基質結構物聲學的火害判別裝置等20項專利。

       另本所就歷年研究成果,選具價值潛力者,規劃辦理技術移轉,目前已就「煙層簡易二層驗證法軟體」著作權辦理技術移轉作業,自103年辦理技術移轉至105年11月底已技術移轉24件,移轉授權金額139萬6,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