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98期

  • 日期:106-12-29
業務報導張淇喻
低層平屋頂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風荷載研究

        我國位處亞熱帶區域,一年四季日照充足,擁有充沛太陽能資源,因此造就太陽光電能源發展之優勢。為能有效提升太陽能源使用,政府自2012 年開始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積極推廣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目標在提升綠能比例,達到再生能源佔所有能源比例20%的願景,以落實「2025非核家園」。近日更宣布自明(107)年1月1日起至2020年止進行「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行動方案,透過行政院補助鼓勵民眾於建築物屋頂裝設太陽能板,此計畫將補助全額規畫費用及40%建置費用,盼在2020年可產生300萬瓩(3GW)電力,約等於台中火力發電廠6部機組之發電能量。

        為能達到太陽能光電板的最佳發電效率及求有效利用太陽能源,太陽能光電板多以陣列方式安裝於屋頂。而針對做為居住目的使用之低層平屋頂建築物,在有限的使用空間情況下,常見將太陽能光電板安裝於高於屋頂3公尺(部分縣市已放寬至4.5公尺)處,藉以保留建築屋頂上的使用空間,並達到遮陽隔熱並降低室內溫度的效果。然而每年夏秋二季為我國颱風盛行的季節,加上極端氣候的影響且屋頂缺乏遮蔽物保護的情況下,時有太陽能光電板因風損壞之事件發生。針對太陽能發電,台電保障收購合約長達20年,為降低期間內之災損風險,避免民眾生命安全及財產損失,並瞭解太陽光電板受風現象而進行此次研究。

        本研究結合產官學,透過風洞實驗及電腦模擬等方法,探討平屋頂建築屋頂上的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之受風現象,藉此瞭解其流場結構、生成機制、表面風壓變化,可有助於太陽能光電板製造商或系統商提升太陽能光電板耐風性能,並做為相關規範修訂參考。

圖1 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風洞試驗模型

圖1 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風洞試驗模型

圖2 太陽能板配置示意圖

圖2 太陽能板配置示意圖

圖3 ?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於長寬比為1/3之建築物淨壓力分布圖

圖3  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於長寬比為1/3之建築物淨壓力分布圖

圖4 ?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於長寬比為1之建築物淨壓力分布圖

圖4  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於長寬比為1之建築物淨壓力分布圖

        圖3及圖4為不同風向角(β)情況下,不同長寬比建築屋頂陣列式太陽能光電板淨壓力係數分布圖。在β = 0°時,可以發現,第一排太陽能光電板承受強烈的負壓力,而第二排後的太陽光電板承受之壓力則明顯降低。其主要原因為,當風流經第一排後,第一排太陽能光電板產生遮蔽效應,使得第二排後之太陽能光電板幾乎無受到風壓作用。此外,當風向角改變時,可觀察到陣列式太陽光電板的壓力分佈亦隨之偏轉。值得注意的是當β 在15° ~ 45°區間時,可發現第一排光電板產生迎風角隅處產生局部負壓,其原因主要係當風流經太陽光電板時產生圓錐型渦流所致。當β 大於90°時,太陽能光電板轉為承受正壓力。而當風向角為180°時,同樣可觀察到第一排受風壓最大,第二排後的太陽能光電板,同樣因第一排的太陽光電板產生的遮蔽效應,承受之壓力明顯較低。

        太陽能光電系統為求得最大發電效率,常見將太陽能光電板以陣列方式安裝並置於無遮蔽物之處。然而此安裝方式與地點,易使太陽能光電板易受強風侵襲而被破壞。經本實驗研究,當風向角介於0°~90°時,太陽能光電板以承受負淨壓力為主;當風向角介於90°~180°,太陽能光電板以承受正淨壓力為主。而隨著風向角增加,太陽能光電板之淨壓力分布亦隨之偏移。此外,透過觀察可發現,當風向角介於15°~60°時,太陽能光電板角落迎風向沿兩邊具有強烈負壓,此為圓錐渦流(conical vortices)生成所致。整體而言,太陽能光電板在不同風向角情況下,仍是處於不均勻受力。最大上升力(CL)則發生於第一排陣列及風向角0°~45°區間,可針對此方向進行設計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