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108期

  • 日期:109-06-11
專題報導白櫻芳
日本都市與建築智慧防災科技觀摩研習

  本所近年配合政府重大政策,跨域結合智慧、雲端及大數據等新興智慧防災科技應用研究,並依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管理會補助辦理「日本都市與建築智慧防災科技觀摩研習計畫」,拜會日本業協會(Japan Bosai Platform)、久米設計株式會社(KUME SEKKEI Co., Ltd.)及東京都豐島區役所等4處,亦實地參訪「東京臨海廣域防災公園」,以汲取國際智慧防災領域先進國家之經驗,供本所建築與城鄉安全防災韌性科技發展計畫參考。

一、國立研究開發法人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

  日本依據「防災科學技術法」於1963年設置國立研究開發法人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NIED),主要任務為「透過防災科學技術的基礎研究和發展研究,來提高防災科學之技術水準」,以「利用災害中所獲得的經驗教訓,保護人類免於災害侵害,實現永續發展的耐災社會」為發展目標。

  本次考察主要拜會首都圈韌性研究發展中心,承蒙調查役郡司文彥、企劃部參事川真田一穗與企劃部國際課安藤惠子盛情接待(圖1),與本所分享「日本首都圈災害韌性計畫」,日本推估東京都南部發生地震規模7.3的直下型強震 (預估30年內發生之機率為70%),災害規模將達約2萬3,000人死亡、12萬3,000人受傷、720萬人進行避難、61萬棟建築被震壞或燒毀、經濟損失達95兆日圓。該計畫透過「巨量災害資料交流應用協議會(???利活用協議?)」整合研究機關(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之研究成果,以及產(產業界)、官(政府機關)、民(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資源,達到資訊共享,進而提升災害研究之廣度、精度,以及有效支援災害應對決策之目的。

  1. 建立巨量災害資料交流應用協作系統,全方位提升東京都整體防災韌性(從社會科學面提升應變能力)
  2. 通過公私夥伴關係收集與維護超高密度地震監測數據(從理學面提升預測能力)
  3. 重要建築物及附屬設施設備等災損程度的數據收集與維護(從工學面提升預防能力)

圖1  NIED與本所人員合照

二、久米設計株式會社

  久米設計(KUME SEKKEI)株式會社成立於1932年,擁有87年都市建築規劃設計經驗,為世界排名第25之大型建築事務所。本行程拜會設計本部副部長三觜禎志、業務本部企劃部兼國際企劃部部長山口靖二、首席設計師鈴木優太及渡邊一樹等人(圖2)。

圖2 久米設計株式會社與本所人員合照

  以「東京都新宿區西富久超高樓(Tomihisa Cross Comfort Tower)」因應地震災害的智慧防災設計為例,該大樓樓高179公尺,地下2層,地上55層,結構為混合鋼筋混凝土構造及鋼骨構造之型式(圖3),為解除超高樓層住戶於地震來臨後之不安,利用IT智能傳感器和監測技術,於本案各樓層安裝地震感測器,測量樓層的震度,並將資訊傳送至大樓防災中心,住戶可藉由入口大廳和超高層公寓樓的每層樓電梯、防災電子看板即時掌握災害訊息(圖4)。除依政府規定設置區域性大型防災倉庫外,本案每層樓還設有儲存倉庫,用於存放長達8天的食物、飲料和生活必需用品等物資,為日本首度嘗試在災難發生時能夠持續生活的高樓示範場域。

圖3 東京都新宿區西富久開發案空間機能規劃

圖4  西富久大樓智慧防災概念

三、一般社團法人防災產業協會(Japan Bosai Platform,簡稱JBP)

  311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政府邀集產學研共同成立產業交流平台,擁有一百多家日本民間企業會員,協會主要任務在媒合會員對外交流及輸出防災產業技術,為地震、海嘯、崩塌、颱風、暴潮、淹水等災害提供防災解決方案,協助推廣提升日本防災產業收益。本次拜會JBP事務執行理事沼田收、研究員小谷枝薰,及其會員「構造計畫研究所株式會社」事業開發部室長北上靖大與營業部焦凝(圖5),以瞭解JBP的成立宗旨、主要任務與產業推廣模式。會員防減災產業項目包括地震災害防治、邊坡保護及土石流防治、洪水防治系統、災害預警系統,以及災害救援設備與緊急災害民生必需品等。「構造計畫研究所株式會社」則分享「動態疏散模擬技術」,包括海嘯避難模擬、超高樓建築災害疏散模擬、廣域核能事故疏散模擬等案例。

圖5 JBP、構造計畫研究所與本所人員合影

圖6 鐮倉市海嘯災害模擬

四、東京都豐島區役所

  豐島區為日本東京都內23個特別區之一,面積約13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人,外國人約3萬人,是全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自治體。最重要地區為以池袋車站為中心的商業區,池袋車站為世界第二大車站,每天使用人數約達264萬人,區內總面積的40%為木構造建築密集地區。所以,池袋車站的人潮疏散計畫及木造建築密集地區的災害管理,是豐島區防災管理最重要的2大課題。

  本次拜會豐島區役所都市整備部防災危機管理課課長輔佐櫻井俊哉,以及都市計畫課課長恩田剛志、課員鈴木清久等,主要目的在瞭解「豐島區綜合防災系統」及「豐島區都市防災對策」。

  「豐島區綜合防災系統」使用全球首創的「群眾行動解析技術」,以防災攝影機所拍攝的群眾影像來掌握交通狀況及避難人潮狀況等情形(圖7),將所收集到的各種內外部情報有效地做好情報管理,並將各種災害應對資訊以廣播、網頁、社群平台、百貨公司電子看板等方式發布,讓民眾在資訊正確且充足的情形下,能安心地迅速避難且提升災後復原效果。

圖7 群眾行動解析示意圖

  豐島區內沒有河川經過,且地勢相對周邊區域較高,鮮少有水患問題,災害來源主要是地震及地震引起的火災問題。「豐島區都市防災對策」提出下列改善措施(圖8、圖9):

  1. 規劃於木造建築密集區域增加5條都市計畫道路,並將沿道路二側30公尺範圍內之建築改建為7公尺以上之耐火建築物,形成延燒遮斷帶。
  2. 避難場所(如防災公園)周圍和緊急輸送道路兩側的建築物,改建為耐火建築物或提升耐震能力,確保防災設施的使用機能。
  3. 木造建築密集區域進行道路與防災公園整備工作,並提升公有建築物之耐震能力。
  4. 建立「豐島區都市防災不燃化促進事業補助制度」,協助木造建築密集區域居民拆除或重建既有住屋,另針對高齡或行動不便等弱勢人員提供移居租金補助,藉以提升區域不燃化程度。
  5. 由居民、民間企業、專家及地方政府共同區域合作,共同擬訂城市災後復原的執行方針。

圖8 豐島區都市防災對策圖例一

圖9 豐島區都市防災對策圖例二

五、東京臨海廣域防災公園

  東京臨海廣域防災公園是日本首都圈廣域防災的總部,也是廣域支援部隊、支援災害醫療工作的基地。本部大樓設有防災體驗區與防災學習區,透過場景模擬的方式,提升民眾地震發生過後72 小時的生存能力,本次研習亦赴現地參觀所設之防災體驗及學習設施(圖10)。

六、考察心得

  1. 日本產官學界的都市防災策略之具體作法及創新科技應用,與我國近年推動都市智慧防災概念不謀而合,可提供本所都市與建築智慧防災科技計畫研究參考。
  2. 日本防災體系從災害預防到災害復原,非常重視民間企業與民眾的共同參與,尤其在智慧防災科技之運用,值得我國參考學習。
  3. 本次所訪東京新宿地區之代表性都市更新案例設計者,對於尊重原有住戶,盡力納入居民防災需求之開發理念,並結合智慧防災技術協助解決需求,啟發本所超高層建築開發案地震防災策略研究之構想。
  4. 透過出國考察與國際相關單位交流學習防災新技術,有助提升本所研究成效,未來宜持續與國際相關防災單位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