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111期

  • 日期:110-04-25
業務報導詹家旺
住宅防火對策之研議

一、緣起

       近年住宅火災層出不窮,已成為火災傷亡主因,因此如何透過防火設計、消防安全設備及防火安全宣導等手段,降低火災發生頻率及傷亡事件,是消防及建築主管機關施政重點之一。而根據消防署統計97~106年建築火災罹難事件中,52%為5樓以下低樓層之獨棟、連棟住宅及公寓,主要因為該類建築依法無須設置消防安全設備,也無明確之防火區劃,無法及早偵知、滅火,加上室內多雜物、隔間及內裝未具耐燃性能且多設置鐵窗,一旦發生火災逃生避難不易,尤其近年社會高齡化,行動不便的高齡者,更成為火災事件主要的罹難者。因此,住宅防火也有必要因應社會變遷,超越傳統翻轉理念,尋求兼具逃生、避難的雙重防火策略。

二、住宅火災特性及原因探討

       為提昇低層住宅的防火安全,本研究透過國內外文獻分析、我國近五年(民國104年至108年)火災案例統計資料分析及與消防搶救單位深度訪談等方式,探討火災發生原因及因應對策。

       就住宅火災特性而言,初步發現:住宅火災依序主要發生於廚房、臥室及客廳,尤其客廳起火容易阻擋逃生路徑;主要起火原因,為爐火烹調、電氣因素、菸蒂等;罹難原因,則集中於判斷力、體力條件不足,以及逃生障礙;所有罹難樓層大多為起火樓層,其次為以上之樓層,而透天厝之死亡火災,其起火樓層及罹難樓層多為1樓,佔總獨立住宅死亡火災71%,罹難處所則集中於客廳及寢室;而罹難時間則集中於夜間。此外,根據日本東京住宅火災死亡人數(2005~2009年)統計,90%以上為65歲以上高齡人口。

深究低層住宅火害原因,除了第一段所述原因外,還有部分因素值得注意:

1.透天厝建築設計上之煙囪效應:透天厝各層多於前後兩間居室中間設置單一直通樓梯,當火災發生時易形成煙囪效應,堵住唯一避難路徑,致使低層住宅火災事件中,透天厝罹難率為公寓的4倍。

2.難以形成兩方向避難路徑:透天厝中間樓梯的煙囪效應火煙瀰漫,加上各房間陽台加設鐵窗,即無避難路徑;公寓若起火點位於客廳,將阻斷向外逃生路徑,加上各房間若加設鐵窗,亦無其他避難路徑。但即使陽台未加設鐵窗,若火煙逼近且樓層太高也無法直接從陽台避難。另外,頂樓加蓋也是增加火災風險且易阻礙逃生避難空間。

3.依消防搶救單位深度訪談結果得知:住宅死亡風險重要性排序,在硬體面依序為堆積雜物、無住警器及木造隔間裝潢;在軟體面依序為住戶避難逃生知識不足、火災發生時間不利於察覺逃生避難、住戶行動力不足。

4.使用住宅用火災警報器 (住警器)效果:日本東京消防廳宣導及推動住宅設置住警器,2005~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裝設普及率與發揮功能件數成正相關且逐年增加,而未設住警器火災死亡人數為有設置之2倍以上。但若住警器裝設處所不當或有身心障礙者也無法發揮功能。

 

圖1 透天厝死亡火災案例建築空間示意圖

圖2日本住宅用火災警報器普及率及發揮功能件數

三、因應對策

      綜合上述分析並參酌火災成長及避難理論,在住宅防火對策目標上:首先,及早期偵知及時逃生;其次,減緩火勢成長與局限火煙蔓延;最後,針對身心障礙或不及避難者能有暫時避難等待救援空間,以達到兼具逃生、避難雙重策略之目的。而回應於推廣宣導及軟硬體設施設備,其改善對策包括以下幾方面:

  1. 裝設住警器,減少火載量:持續宣導民眾裝設住警器,樓梯及避難通道應清空、不堆放雜物、鐵窗及既有頂樓加蓋不得妨礙消防逃生及救災機能。
  2. 形成區劃,防止延燒與暫時避難等待救援:

(1)國內一般住宅室內隔間多至頂且為鋼筋混凝土造或磚造,已具備先天防火性能之優勢,新建、增建或改建時若能鼓勵開發商及建築師提升門扇及開口防火功能,即可形成區劃達到侷限火煙蔓延及形成暫時避難空間的目的。

(2)室內裝修,鼓勵設計師及業主於天花、牆面使用耐燃1級建材,降低火災成長速度與火載量;隔間至樓板並使用不燃材料建造,可採用以耐燃性能板材所構成之防火門或實木門,使室內空間具有類似防火區劃性能,形成暫時避難空間,延長待援時間。

(3)改善樓梯空間設計,如錯開或加設區劃以避免火煙垂直蔓延。

  1. 強化年長者、獨居弱勢者之居家防火,可補助裝設住警器,並勸導完善區劃及提升門扇防火功能。

為協助居民更進一步瞭解自家風險,本研究也從火載量負荷、防火區劃、避難警報設備及滅火設備等面向,研議一套簡易住宅火災風險評估表,未來將透過消防推廣系統提供民眾自主檢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