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當全球朝向物聯網(IoT)及智慧系統世代大步邁進的此時,民眾日常生活習慣對資通訊服務的依賴度也逐漸提高,建築規劃設計導入智慧化亦是刻不容緩的趨勢潮流,因此如何客觀的評估智慧建築的效益成為重要的課題之一。為因應此一課題,本所於109年委託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辦理「辦公類智慧建築效益量化評估合理性研究」,探討辦公類智慧建築效益量化評估之合理性,期望能藉此探究出智慧建築可量化評估之效益,讓建築業界、管理者、維運者及使用者能夠更進一步具體瞭解智慧建築之效益,進而更支持智慧建築之發展。
二、研究成果
(一) 辦公類智慧建築效益面向:
本研究為確立智慧建築效益量化評估之合理性,因此以辦公類建築為例,進行分析彙集國內外智慧建築評估方式的差異,並分析其質化與量化內涵,再據以建立分析架構探討國內外建築案例,最後得出四大辦公類智慧建築效益面向為:安全、健康、節能、管理。四大效益面向內容詳下圖:

圖 辦公類智慧建築效益評估四大面向圖
(資料來源:本所辦公類智慧建築效益量化評估合理性委託研究計畫,109年)
(二) 辦公類智慧建築量化效益評估項目與方法:
本研究蒐集辦公類智慧建築在安全、健康、節能、管理等面向的效益因子,並提出各效益面向評估之量化效益評估項目及評估方法:
- 『安全』面向量化效益評估:
(1) 偵知災害偵測涵蓋率:依據各類型災害分別評估防火、防水、防震、防坡地災害、防犯、資安共計6項評估項目。
評估方法:【提供可即時偵測災害種類(項)/評估總災害種類(項)】×100%
(2) 顯示即時緊急事件通報率:依據各類型災害分別評估防火、防水、防震、防坡地災害、防犯、資安共計6項評估項目。
評估方法:【提供可即時通報災害種類(項)/評估總災害種類(項)】×100%
(3) 連動縮短危機處理時間:依據各類型災害分別評估防火、防水、防震、防坡地災害、防犯、資安共計6項評估項目。
評估方法:【採用可抑制災害的系統連動作為(項)/評估總災害種類(項)】×100%
(4) 提高資訊安全控管率(%):資訊安全總管理種類包含組態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效能管理或頻寬管理共計5項評估項目。
評估方法:【提供資訊安全可管理種類(項)/評估資訊安全總管理種類(項)】×100%
- 『健康』面向量化效益評估:
(1)環境健康品質控制率:聲環境、光環境、熱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及其他環境等6項評估項目。
評估方法:【採用智慧化環境感測、顯示、連動之環境類別(項) / 可感測之環境健康總類別(6項)】×100%
(2)人身健康品質控制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2項評估項目。
評估方法:【採用智慧化人身建康對應設計類別(項) / 可對應設計之人身健康總類別(2項)】×100%
(3)設備檢康品質控制率:空調設備、照明設備、給排水設備、動力設備、升降機設備及消防設備等6項評估項目。
評估方法:【落實智慧化設備健康對策設備類別(項) / 可對應具智慧化對策之設備健康總類別(6項)】×100%
- 『節能』面向量化效益評估:
(1)耗能設備採智慧化連動控制率:空調設備、照明設備、給排水設備、動力設備、昇降機設備及消防設備等6項評估項目。
評估方法:【耗能設備採智慧化連動控制設備類別(項) /總耗能設備類別(6項)】×100%
- 『管理』面向量化效益評估:
(1)效能提升率:
評估方法:發生故障的設備數量/【使用的設備數量 × 時間範圍】
(2)勞動人力智慧化取代率:
評估方法:【1-(配置管制人力出入口數(處)/總管制出入口(處))】×100%
(3)管理可靠度:
評估方法:平均故障間隔/ (平均故障間隔+平均復原時間)
(4)共享服務提供率:
評估方法:【共享服務的數量 / 可提供共享服務項目數】×100%
(三) 維運效益模擬試算:
依據前述評估項目與方法進行案例模擬,本研究以自用型與出租型辦公類智慧建築作為模擬試算案例,彙整模擬試算評估方式及案例試算結果比較如下表。結果可見,雖然理論上案例二為出租型辦公類建築,其智慧化的效益展現較為困難,但該案在安全、健康、節能、管理等四大效益面向皆滿足較多元化的指標效益,因此得分上優於案例一,為智慧建築效益展現較為優秀的案例。
表 辦公類智慧建築使用維運效益模擬試算案例彙整比較表
說 明
|
案 例 一
|
案 例 二
|
使用方式
|
自用型辦公建築
|
出租型辦公建築
|
基本資料
|
- 座落位置:臺北市
- 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約30,383.4平方公尺
- 建築構造: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建物
- 建築樓層:地下2層,地上15層
- 空間使用類別:地下1、2層用途為機房及防空避難室兼汽機車停車空間,1樓以上用途為辦公空間及空調、資訊機房
|
- 座落位置:新北市
- 建築總樓地板面積:29,783.6 平方公尺
- 建築構造:地上SS,地下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建物
- 建築樓層:樓高181.6米,共地上39層、地下4層
- 空間使用類別:4F-16F為出租樓層
- 室內可使用坪數 : 約344坪
|
效益評估
|
安全效益
|
安全效益評估式:
- 災害偵知:【提供可即時偵測災害種類(項)/評估總災害種類(項)】×100%
- :災害種類:防火、防水、防震、防坡地災害、防犯、資安,共6項
- 災害通報:【提供可即時通報災害種類(項)/評估總災害種類(項)】×100%
- 6項
- 安全連動:【採用可抑制災害的系統連動作為(項)/評估總災害種類(項)】×100%
- 6項
- 資安控管:【提供資訊安全可管理種類(項)/評估資訊安全總管理種類(項)】×100%
- 5項
|
- 災害偵知(S1):【4/6】×100%=67%
- 災害通報(S2):【4/6】×100%=67%
- 安全連動(S3):【2/6】×100%=33%
- 資安控管(S4):【2/5】×100%=40%
安全智慧化程度【S=(S1+S2+S3+S4)/4】
S=(0.67+0.67+0.33+0.40)/4=0.52
|
- 災害偵知(S1):【5/6】×100%=80%
- 災害通報(S2):【5/6】×100%=80%
- 安全連動(S3):【4/6】×100%=67%
- 資安控管(S4):【3/5】×100%=60%
安全智慧化程度【S=(S1+S2+S3+S4)/4】
S=(0.80+0.80+0.67+0.60)/4=0.72
|
健康效益
|
健康效益評估式:
- 環境健康:【採用智慧化環境感測、顯示、連動之環境類別(項) / 可感測之環境健康總類別(6項)】×100%
- 6項
- 人身健康:【採用智慧化人身建康對應設計類別(項) / 可對應設計之人身健康總類別(2項)】×100%
- 2項
- 設備健康:【落實智慧化設備健康對策設備類別(項) / 可對應具智慧化對策之設備健康總類別(6項)】×100%
- 5項
|
- 環境健康品質控制率(H1):【3/6】×100%=50%
- 人身健康品質控制率(H2):【1/2】×100%=50%
- 設備健康品質控制率(H3):【5/6】×100%=83%
健康智慧化程度【H=(H1+H2+H3)/3】
H=(0.50+0.50+0.83)/3=0.61
|
- 環境健康品質控制率(H1):【3/6】×100%=50%
- 人身健康品質控制率(H2):【1/2】×100%=50%
設備健康品質控制率(H3):【6/6】×100%=100%
健康智慧化程度【H=(H1+H2+H3)/3】
H=(0.50+0.50+1.00)/3=0.67
|
節能效益
|
- 【耗能設備採智慧化連動控制設備類別(項) /總耗能設備類別(6項)】×100%
- 6項
|
- 耗能設備採智慧化連動控制率:【4/6】×100%=67%
節能智慧化程度0.67
|
- 耗能設備採智慧化連動控制率:【6/6】×100%=100%
節能智慧化程度1.00
|
管理效益
|
- 效能提升率:發生故障的設備數量/【使用的設備數量 * 時間範圍】
- 勞動人力智慧化取代率: 【1-(配置管制人力出入口數(處)/總管制出入口(處))】* 100%
- 管理可靠度:平均故障間隔/ (平均故障間隔+平均復原時間)
- 共享服務提供率:【共享服務的數量 / 可提供共享服務項目數】* 100%
- 5項
|
- 效能提升率(M1):【100-(72+35+5+0)/4】/100×100%= (100-28)/100×100% =72%
- 勞動人力智慧化取代率(M2):【1-(1/2)】* 100%=50%
- 管理可靠度(M3):資料無法取得
- 共享服務提供率(M4):【2/5】×100%=40%
管理智慧化程度【M=(M1+M2+M3+M4)/4】
M=(0.72+0.50+0.40)/3=0.54
|
- 效能提升率(M1):【100-(42+23+3+0)/4】/100×100%= (100-17)/100×100% =83%
- 勞動人力智慧化取代率(M2):【1-(2/5)】* 100%=60%
- 管理可靠度(M3):資料無法取得
- 共享服務提供率(M4):【1/5】×100%=20%
管理智慧化程度
【M=(M1+M2+M3+M4)/4】
M=(0.83+0.60+0.20)/3=0.54
|
綜合效益
|
- 安全智慧化程度0.52
- 健康智慧化程度0.61
- 節能智慧化程度0.67
- 管理智慧化程度0.54
綜合智慧化效益=(0.52+0.61+0.67+0.54)/4=0.59
|
- 安全智慧化程度0.72
- 健康智慧化程度0.67
- 節能智慧化程度1.00
- 管理智慧化程度0.54
綜合智慧化效益=(0.72+0.67+1.00+0.54)/4=0.73
|
綜合比較結果
|
- 安全智慧化程度比較:案例二 > 案例一
- 健康智慧化程度比較:案例二 > 案例一
- 節能智慧化程度比較:案例二 > 案例一
- 管理智慧化程度比較:案例二 = 案例一
綜合智慧化效益比較:案例二 > 案例一
|
(資料來源:本所辦公類智慧建築效益量化評估合理性委託研究計畫,109年)
三、未來展望
智慧建築進行效益量化評估,可於建築全生命周期中,滾動檢討營運效益,提供該建築逐年效益比較及提升基礎,以作為提出改善營運策略之參考,並引領智慧建築之規劃設計以效益為導向,透過物聯網及智慧系統平台整合效益資料,以利智慧建築產業之推動,未來更可積極鼓勵透過智慧化管理營運升級,提升建築於管理、安全、健康、節能等效益,達到減少能源、管理人力等資源需求,將有助於我國智慧建築及週邊產業的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