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築研究簡訊第119期

  • 日期:112-06-02
業務報導靳燕玲
行政院核定「科學技術白皮書(民國112年至115年)」

       行政院業於112年2月21日核定「科學技術白皮書(民國112年至115年)」,係以放眼全球的高度與前瞻性思維,全方位擘劃國家科技發展政策,以「前瞻創新、民主包容、韌性永續」作為臺灣邁向2035科技發展遠景,透過科技力量來驅動國家整體轉型。本次科學技術白皮書之重要特色為:

一、重視如何回應人民生活與社會需求,展現科技價值、包容及韌性。

二、考量國家全方位發展來進行科技研發布局,發揮國科會整合與協調功能。

三、導引上游科技研發無縫接軌至產業應用。

四、從政治及戰略面思考因應國際地緣政治的瞬息萬變,發展尖端戰略科技,並拓展民主國家科技合作。

同時透過政策的引導,槓桿產業界的資源投入,以擴大國家整體科技研發能量,進而逐步達成以下十大總體目標包括:

一、推動性別平權、普惠及適當科技。

二、深耕基礎科學、布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技術研發。

三、尖端戰略科技及自主國防產業。

四、開放、安全、可信賴的資料治理體制。

五、全產業加速數位、淨零雙轉型。

六、韌性社會基礎設施建置維運及研發。

七、軟體、服務業技術創新轉型。

八、發展高階製造中心及下世代製造業。

九、開創民主與科技驅動的總體外交戰略。

十、開放創新人才培育、職業技術培訓制度。

本部參與科學技術白皮書之任務包括:

一、社會面-議題與策略3.社會安全及性別、族群平等之3)強化偏鄉交通與基礎建設及人才培育,建構數位與包容社會 。亮 點案例:導入載具定位和車輛接送平台科技平台,方便偏鄉居民及年長者使用的軟體,保障偏鄉居民移動基本權利。由本部移民署協辦。

二、環境面-議題與策略(1/5)1.循環經濟之1)強調永續生產與消費,充分落實循環經濟於產業與社會體系。發展物質有害濃度分析技術,生質發電,廢棄物資源化及高值化,二次原料應用領域開發,都市廢熱回收。由本部營建署及本所協辦。

三、環境面-議題與策略(4/5)4.氣候變遷風險與調適之2)導入「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BS)」概念,啟動法規調適、擴充,驅動跨域創新發展,形塑多元治理生態系。完善國家氣候法制體系,相關行動方案思維需減緩、調適兼備,攜手自然共創解方。由本部營建署及本所協辦。以及3)適切科技運用,串連中央地方,優化人居空間,確保國人生命健康,落實生活轉型。研議整合型空間發展策略計畫、氣候健康政策,並厚植國內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調適相關學研人才培育。由本部營建署主辦,本所協辦。

四、環境面-議題與策略(5/5)5.環境資源治理與生態復育之1)提升環境資源調查與監測技術,進行資料庫整合與提升及應用效益。建立跨部會台灣海域環境戰略地圖,並發展海域空間環境及時復原能力,協助我國維持離岸風電、海底電纜等重要系統的持續運作;並發展海洋能源、海底礦物、海水氫能等領域研究。由本部地政司及國土測繪中心協辦。以及運用雲端科技整合環境監測資料,應用智慧化平台進行體制性的環境監控與管理。建立公民生活風險地圖,透過資料平臺彙整為各地區的生活風險資訊,減少生活風險與意外的發生機率。由本部資訊中心、警政署、移民署、中央警察大學協辦。

       綜上,本科學技術白皮書涵蓋社會、科研、經濟、環境、政治及戰略面向,藉由各部會共同推動,善用科技力量來引導臺灣克服各種艱困挑戰,期能實現「前瞻創新、民主包容、韌性永續」的2035科技發展遠景。